最近看了個人意見寫給女王的文章(【個人意見專欄|親愛的...】親愛的女王),以及天下雜誌的文章(父母沒有我們以為的成熟)。
不管我們自己信不信,我們都活在人們眼皮底下,都在體會著「人言可畏」。「畏」有很多的變化,有時候化為父母的鼓勵,即便身為子女的我們表現得如何堅強與不在乎,我在潛意識裡都是一個等著被誇獎與稱讚的小孩。那些曾經不被父母認可的歌手、舞蹈家、演員,他們的故事總有那麼一段談著如何與父母和解,父母如何如何也關心起他們,也終於認可了他們的行業與選擇。
有時候又化為各種社會風氣與流行,告訴著我們「有土斯有才」、「如何賺取第一桶金」、「如何打扮自己才能討人喜愛」,我們想要被喜愛,不想要被排擠。儘管很多人說著「有一天...」。有一天我退休要去花蓮,有一天我要去環遊世界。嘴裡說著有一天,但仍舊想著如何更有錢,想著如何更美麗,想著如何討好這個自己在內心覺得荒謬的世界直到自己也成為荒謬的一部份。當我質疑著這些,常常有人說我從小沒苦過,我才能不在乎這一切世俗的標準。確實如此,但我不把它當成一種「原罪」,而是一種禮物,給我一個不同的眼光看這世界,讓我嘗試著去改變,去堅守著沒有多少錢也能很幸福,沒有多美麗也能很迷人。
我想在人們的眼皮底下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走一條看似死路的活路。我想讓這個世界知道這個世界不只是我們以為的世界,還有另一個新大陸,我們都可以是各種意義上的哥倫布。也許我的身體被困著,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目前分類:Hand shaking (47)
- May 07 Thu 2015 21:27
眼皮底下
- Apr 27 Mon 2015 07:28
屬於我的傻氣
即便多數時候看似冷漠,但總是以真心真情相待。每每夢醒之後,才知道當時與我相對的那人是帶著利益與算計,人情只是一種手段,只是一場戲,只有我一個人入戲太深。下戲之後,獨留我與可笑的自我相對。每一次驚覺自己又被騙了,就是一次下定決心告訴自己要多點算計,也要跟別人耍心機。遺憾的是,無論如何痛定思痛,我終究無法算計,終究感情用事,終究一次又一次地懊喪,一次又一次地發憤卻仍舊掉入他人無情的算計之中。當然,若我興師問罪,對方多是帶著驚訝與帶笑的表情說著,我以為你知道這只是逢場作戲,沒想到你認真了,唉呀,真是不好意思。
隨著年歲增長,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懊悔與輪迴,原來我除不去心裡的那一份天真與真情。而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裡,最不值錢的就是真心真情。但我還是得守著這最不值錢的東西,彷彿有一份與生俱來的恐懼,恐懼著一但我放棄了這份真心真情,我就放棄了自我。
也許我隨時因各種算計而損失,但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失去真心真情,即便是這一文不值的真心真情,那也是我的全部了。我永遠不會是個咖,玩不贏人情世故的遊戲,但有一天離開人世,我至少可以驕傲地覺得自己像個人,像個平平凡凡有血有肉的人。
- Jan 08 Thu 2015 06:22
回音
一直獨鍾「小說」這樣的形式,一直都喜歡故事。劇情可以寫實,可以魔幻,可以離奇,但不變的是人性的雋永與反照。有人說,閱讀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但神奇的是,閱讀又常常能夠治療孤獨。
好久沒有讀小說、聽故事了。執著於很多應該要完成的事情,履行著一件接著一件被社會氛圍暗示的任務,而不再留連於那看似風花雪月的小說世界。人是孤獨的,遭遇各種人事衝突,心裡有很多感受卻無處表達的孤獨。並不是沒有親人,並不是沒有朋友,也不是沒有人給予我們愛、溫暖與支持。只因為距離,因為如此貼近,共享著同一個情境,交雜著主觀與客觀,釋放出來的力道似乎就減弱了。
而往往小說裡的人事際遇,就像山谷裡的回音,給了我力量。我仍舊孤獨於山谷之中,但在吶喊中得到回音,那是我自己的聲音,卻由他方傳來。彷彿我與整個世界合為一體,放下渺小的我,在擺盪的回音之間看到了更大的我。在小說裡的他方世界看到了我與周圍人群的倒影,在自我與小說世界的共鳴之下,獲得理解與救贖。
- Nov 03 Mon 2014 19:36
沒有成就,只有成全
- Mar 23 Sun 2014 07:30
大腦是一輩子的十字架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但有趣的是,跟我接觸較少的人總覺得我的脾氣很好。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壞脾氣,知道脾氣爆炸的可怕,所以總是小心管控,避免衝突。說是不喜歡與人為敵,倒不如說是害怕自己內在的情緒野獸會跑出來傷人傷己。也因為這樣,當情緒失控的時候,多數人總是吃驚大於憤怒。
看著最近的反服貿學生運動,學運團體如何理性地與政府官員「衝突」,再對照我個人的生活,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實,那就是衝突的不可避免。人與人之間是不可能沒有衝突的。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都有其不同的喜好與立場,怎麼可能完全一樣?既然不一樣,就有可能產生歧異,歧異就有機會變成衝突。
當然,也可以避免衝突,唯一的方法就是持續對話,對話就像一種談判,是一場辯論。在過程中相互表達立場,持續攻防與角力,接受並被對方說服某些觀點,也說服並讓對方接受某些觀點。海基會與海協會在談判,台灣政府官員與學生在談判。我們每個人也與朋友在談判,與家人在談判,與同事在談判。人與人之間的持續互動,總是會產生衝突,面對衝突,我們對話、協調、談判,然後退讓一部分,也堅守某一部份,彼此有些配合也有些獲得,但總是盡可能得到一個對整體來說最好的結果。
如果只是停在這個自以為的最好結果,那就不是最好的結果。真正的好結果是持續性的,是反覆操作著衝突、對話、談判、協商、各退一步達成某個共識,每達成一次共識就更了解對方,成果不只是共識,最重要的是因此而更了解對方。於是,每一次的衝突都是一次更新彼此真正心意的機會,都是讓彼此不會漸行漸遠的契機。吳爾芙說過:「死亡是溝通的企圖。」衝突也許不如死亡強烈,但都一樣是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並且想要避免的狀態。老話一句,危機就是轉機,置之死地而後生。
當衝突不可避免,而為什麼我們選擇忽視、逃開,或者敵意攻擊呢?因為我們不想了解,因為了解需要花費很多精神。
身而為人,我們自許為智能生物,但就如同常聽到的老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們覺得自己聰明,比其他動物厲害,可以思考,可以做很多事情,卻也累於隨時使用大腦,於是很多時候我們累了,不想用大腦,不想再了解。我們也想跟其他動物一樣,一切憑直覺和欲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不管你覺得怎樣,反正我就是要這樣做,我說的才對。戰爭、獨裁......這一切的衝突都來自一顆疲憊的大腦,而這顆疲憊的大腦就被動物性的欲望帶著走。
只有了解,才是面對衝突最好的態度。只有以了解為前提,衝突之火才不會釀成災難,反而會變成溫暖與光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笑著人類不得不用大腦,不得不去了解,一旦不了解,就會被一次又一次的衝突和戰爭擊潰。
為了守住家園,我們必須思考,我們必須對話,我們必須不停讓大腦運轉下去。
- Jan 30 Thu 2014 23:49
愛的實況轉播
人們總說、總感嘆,愛要及時,說起來是很有道理,但每個人都只有一顆頭、兩隻手,一天二十四小時,當我們的生命有越來越多條線,與各種人事物聯繫在一起,又如何能把握住每一條線呢?當某一條線斷裂了,感嘆又如何?還會有線斷裂,也還會有線握進手裡。在斷裂與接手的往復裡,究竟能把握住什麼?彼此都在來去之間,成為相互的過客。
也許愛無法及時,愛始終都會有唏噓、感嘆,但至少愛可以即時,在每個當下,正與之產生互動,或有機會產生互動的時候,好好珍惜當下的來往,就夠了。每個當下都是永恆,當下就是威力之點。
- Jan 19 Sun 2014 08:26
長河
為什麼很多的理念與事物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原來不只是歷史的傳承,而是愛的傳承。在歷史的長河,我們一代一代延續著許多的觀念、語言、事物,這一切不僅僅只是媒介,還承載著我們對前人的思念。就像原住民歌手說的,唱著歌的時候,才覺得前人的血液又回到自己的體內。
什麼是愛呢?也許就是複製某一部份的對方,讓那某一部份的對方在自己的體內生根、發芽,陪伴自己一路往前走。而心裡也知道,某一部份的我也正被那些愛我的人豢養著。
- Nov 27 Wed 2013 05:04
迷途
每每看著某些連續劇,情緒跟著主角起伏,感嘆著為什麼會走到這步田地?為什麼就這麼回不去了?隨著劇情,跟著每一位角色的心情往裡走,理解每一個角色的性格與立場之後,更加迷網了。單獨來看,沒有一個人是壞人,互動之後又怎會導致壞的結果呢?心裡不勝唏噓,唏噓的不只是戲劇,而是生活裡處處充滿著「這步田地」。
很多時候,我只是觀眾,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而後來,慢慢體認到自己隨時會是劇作裡的一角,隨時可能落入無可挽回的局面。有時候覺得做人很難,僅僅只是為了讓自己舒服、自在,卻正好是各自追求舒服自在的同時,因為各自的立場,讓身邊的某些人不自在了。
每每走到「這步田地」,總想著自己還能走出去嗎?以及往後是否還有其他步田地等著我?一再地跌倒,一再地陷入泥沼,一再地搞砸,只因為自己也只是凡夫,無法每分每秒都優雅,無法每分每秒都雲淡風輕,無法每分每秒都瀟灑。因為在意,在意著很多事情,放不開很多事情,這許多的在意像一根一根的繩索,緊緊勒著自己,終於再也撐不住,只能強烈的行動,用力掙脫這些束縛,嚴格說起來,這些束縛分不清是來自他人或自己,但至少是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默默就產生的一道道枷鎖。
究竟,自由、自在是什麼呢?小心翼翼要維繫著什麼,卻因為小心翼翼所生成的緊繃,就有那麼一天突然崩斷了。原來我從不曾瀟灑,就在我自以為可以更瀟灑的同時,瀟灑卻離我更遠了。
- Nov 04 Mon 2013 01:18
交情
今天吃了一場喜宴,原本還沒打定主意一定要去,但最後還是決定要赴宴。距離上一次有赴宴的喜宴,已經是一年多前,一方面真的沒什麼朋友,一方面也懶於參加喜宴。對於友情的維繫,有一點意興闌珊。有人說我這是重色忘友,但不管有沒有色,孤僻如我也可能缺席一次又一次的喜宴。
久久沒有參與公開場合,在喜宴裡看到一些「朋友」與「認識的人」。心裡有些感慨,感概於人事的奇妙、無常。感概要找到一位伴侶是多麼困難,不見得自己有多好就能找到,也不是準備好了就一定會遇到,雖然這樣說很宿命,但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需要一點緣分,不然很可能一直沒遇到,一轉眼就是幾年過去。這個年紀參加婚禮,看到了更多應該的珍惜,很多的人與情,都只是一場偶然與巧合啊。如果行有餘力,就盡可能展現自己的誠意,因為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後一次。
也感概友情的不確定。曾經很好的朋友,不知不覺就淡了。你約我,我沒空。我約你,你可能態度有些冷淡。一來一往,這份友情似乎就維持不住了。從朋友那裡聽來一句話,「要在一起是需要兩個人都同意,但是分手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不只是愛情,友情也是這樣。先是我無法及時回覆你的熱情,接著又是你看似沒有興趣給我回應,幾次聯繫之後,似乎就有了莫名其妙的嫌隙,我覺得你不夠朋友,你覺得我不夠體貼。我也懶得跟你相約,你也懶得排出時間與我見面。
人與人的感情好難維繫,也常想著,我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認識的人」,卻漸漸沒有真正的「朋友」?雖然有這樣的擔憂,但卻也讓我想起了初衷,想起很多次總是告訴自己,要把每一次與人們的相約當成最後一次,好好珍惜每一次的聚首。
- Jul 10 Wed 2013 20:45
一切都從一碗餛飩麵開始之「天啊!我被強姦了」
中午到小吃店叫了一碗餛飩麵外帶,店內的生意正火熱著,坐滿了人,也站滿了人。過沒多久,老闆娘端出一碗大碗餛飩麵,周遊了一圈,沒有人應聲,原來是某一桌改了菜單,老闆娘自己記錯,於是就多出了一碗大餛飩麵。這時幫手阿姨說有一碗餛飩麵外帶,老闆娘於是問我是大碗的嗎?我雖然遲疑一下,但記得很清楚有搖頭表示並非大碗餛飩麵。
與其說是不滿老闆娘,更不滿自己已經做好準備卻沒有做出任何表示。我其實很想跟老闆娘說,你可以跟我商量請我點大碗,而不是硬把大碗塞給我,強迫我接受這樣的調整,這樣根本不尊重人。同樣的結果,如果用更好的方式,不是一樣能處理完嗎?
- Jun 26 Wed 2013 09:28
不完
很久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一位朋友R拍婚紗的動態,於是在MSN丟了R訊息,詢問他什麼時候要辦喜酒?結果他說有要辦喜酒,但不會請太多人,語氣相當委婉保留,言下之意自然沒有要請我,場面頓時尷尬了,對話也就進行不下去,還好只是MSN,對話臨時中斷很平常......。
最近在臉書上查看一位朋友C的動態,才知道他的狀態是已結婚的狀態。因為C的臉書動態從來不會主動顯示在臉書首頁,因此很少注意到C的狀態,也覺得C很少使用臉書,沒想到一時興起點進去,就發現他結婚了。心裡有一絲淡淡的感傷,覺得自己在心裡上還頗喜歡這位朋友,卻只能如此間接得知C的消息。但說實話,已經持續很多年,生活上幾乎沒有任何交集,間接知道C結婚,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別總是說別人如何如何,反過來看自己,也曾收到某人的喜帖,卻覺得也沒聯絡,去喝喜酒有什麼意思,頂多就是托人代送禮金,後來甚至有些婚禮連禮金都懶得托人代送。記得多年前,考上研究所的時候,我默默地沒有跟任何人提起,只有系上幾個同學因為也有考試,查了榜單看到,然後慢慢傳開來。那時候,一位好朋友G跟我說,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這個消息,而不是由我親口告知,有一種不被當朋友的感覺。
以前會感嘆人情冷暖,但現在卻是感嘆人的渺小與侷限。我們就只有固定的精力和有限的時間,如何能照顧到每一層關係。人因為交集和緣份而成為朋友,卻也因為交集和緣份不在,而漸漸陌生。不得不感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薄弱。
因為階段性的使命,讓彼此聚集在一起,卻也為了進入下一個階段,只好分道揚鑣,好像求學時期的入學與畢業一樣。面對這樣的人來人往,該準備什麼樣的心情呢?
持續糾結於緣份的來去,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追求完滿。對於每一份關係,都期望能有完整與豐滿的感受,當發現到凋零與消逝,就開始感時傷懷。但人生怎麼會是追求完滿呢?就以人本身來說,生命會慢慢消逝的,終點就是揮揮手,與這個世界道別,哪來的完滿呢?有的話,頂多就是一句「值了,夠本了,可以走了。」
所以生命不在追求完滿,那是追求「沒有遺憾」?你會說,怎麼會沒有遺憾?當你感嘆跟某個人的感情變淡,那不就很遺憾了嗎?似乎是如此,那人生追求的也不是「沒有遺憾」,那是要追求什麼呢?或許是一份坦然的理解。為什麼?因為發現很多的不得已,很多的莫可奈何。並不是要從此消極,覺得無能為力,而是在其中發現了每一個人的侷限,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
生命最大的挑戰是理解,最大的希望也是理解。理解了就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必然的話就太過宿命,偶然的話又太逃避。理解了就是一種泰然,看了一場電影一般,裡面滿是人性,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活著,也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生活下去的法則,無所謂誰好誰壞。
- Dec 27 Thu 2012 05:01
這裡與那裡
之一
到底有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呢?最近慢慢喪失(或者說不在意?不執著?)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如果深究價值判斷背後的人心,是有其非,非也有其是。對之中似乎有些不太對勁,錯之中又彷彿存在真理。
年輕的時候,覺得謊言是罪大惡極,如果一個人說謊,就不值得信任。年紀增長,漸漸發現生活裡隨時存在著謊言。懶得解釋就隨便拿個謊言搪塞,因為害羞而撒謊想要唬弄過去避免成為話題焦點,為了顧全某些人的面子而刻意把話題扯開。面對著人情世故,謊言是如此理所當然,又是如此善巧,它不是絕對的壞事,有時候能成為工具,在生活裡顯現它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怕謊言?因為我們不想猜,不想揣測,不想懷疑。期望所有的事情都能直來直往,表面上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但真實情況會是如此嗎?這個世界有那麼容易理解嗎?不願意接受謊言,是否也暗示著我們不想認真去思考?如果這世界都是謊言,我們就看不到真相了嗎?真相與謊言並不是錢幣的兩面,並不是翻到正面就看不到反面。真相與謊言是各自獨立的。
真相不會因為任何外在因素而有所變動,而謊言只是一種附加,可以稱它是遮蔽物,也可以稱它是潤滑劑,更可以稱它是調味料。但不管是哪一種,謊言都不是主角,只是個配角,真正的主角就是真實、真相、真理。謊言從來無法牽動真相一絲一毫,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謊言沒有什麼了不起,而為什麼我們要把它看得如此了不起?因為看不透謊言,因為心容易被謊言干擾,於是拒絕謊言,把謊言看成罪大惡極,只因為無法應付謊言,因為謊言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困窘。那為什麼我們不學著讓自己更好,更能承受謊言呢?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而我們之所以害怕謊言,會不會只因為我們的心總是被謊言沾染、攪亂?
如果是這樣,謊言不就只是表相,若我們的心夠沈靜,又何需在意謊言?即便我們被騙、被隱瞞,也不妨礙我們發現謊言背後的真相。最重要的是,謊言不只是謊言,謊言也揭露出對方的恐懼、懷疑與擔憂,而我們是否理解了對方的擔憂?也許正是因為我們不理解,對方只能用謊言來保護自己。
之二
問題一:曾經相知相愛的戀人,到最後為何形同陌路?
問題二:人是否都是孤獨的?人是否都需要一小塊自我的絕對領域?
當兩個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總是保有一點自己的空間。但是當兩個人不再有距離,每天相處在一起,是不是也就不需要自己的空間?如果空間無法保持,會怎麼樣?只好築牆。既然距離無法拉開,也不能保有自我的空間,那就在心裡築牆,在牆的這頭守住自我的空間。
曾經相知相愛的戀人,漸漸靠在一起,相處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沒有一絲縫隙。如果其中一個生命企圖尋求一點自我的空間,又無法在兩人之間騰出一點距離,只能築牆。
即便把距離拉近,誰又能保證不會築牆?牆與距離,哪個好呢?但距離是一種牆,牆也是一種距離,都是一樣的。一旦距離存在,刻意靠近只會造出牆。一旦沒有距離,也能隨時翻牆。那麼,牆不是牆,距離也不是距離了。讓我們自由的是心,困住我們的也是心。
- Sep 25 Tue 2012 06:34
愛調味
「愛」。
何以如此大膽談論「愛」呢?你覺得「愛」是什麼?你真的懂「愛」嗎?即便過了十年、二十年,我仍然無法說清楚何謂「愛」,卻知道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對於「愛」或許又是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麼,就趁此機會紀錄下此刻理解的「愛」。
我們追求著「愛」,然後發現這「愛」不管來自他人或自身,或多或少都充斥著雜質。愛裡滿是忌妒,這是愛嗎?愛裡滿是掌控,這是愛嗎?愛裡充滿疑惑,這是愛嗎?愛裡有著許多算計,這是愛嗎?愛裡壓抑著許多不滿,這是愛嗎?愛裡有著許多無可奈何,這是愛嗎?我們努力感受「愛」,付出「愛」,卻又發現這些「愛」各形各狀,每個都大聲說著自己才是真「愛」,於是迷糊了,搞不清楚哪個才是真「愛」,甚至覺得這世間根本沒有「愛」,只有許多的假冒品。
什麼是「愛」呢?我覺得「愛」就像水一樣,存在於各個角落,卻很難純粹。覺得被愛了,但也常常覺得對方的愛有著期待,或是帶著掌控,或者要求回報,或是一種交換。角色互換之後,自己給出的愛也不純粹,也包含著許許多多光怪陸離的雜質。
關於「愛」,我們找不到純粹的「愛」。也許「愛」真的像水可以提煉出純水一樣,「愛」也有純愛。是這樣嗎?只是,純粹的水,還是水嗎?在這個自然界,真的存在純水嗎?不如換個角度說,純水有其價值嗎?還是不純的水才有價值?水的價值在哪?在於它是良好的溶劑、載具。透過水,我們喝到果汁、牛奶,以及各式各樣的飲品。透過水,各種食物變得更可口。多汁的湯包、鮮嫩的牛排、粒粒分明又飽滿的飯粒。都因為有水。
當然,我們總是感到迷惘,搞不清楚這是不是「愛」。對方愛我嗎?為何這「愛」裡包含許多壓力?為何我如此難受?我愛對方嗎?何以我如此心虛?何以我自己都感受不到那份愛人的感動?到底「愛」是什麼?是不是也能像水一樣,萃取出最純粹的「愛」呢?如果真的萃取出來,這樣的純「愛」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愛」沒有了柴米油鹽,沒有欲望,沒有自私,沒有貪婪,沒有擔憂,沒有掌控,什麼都沒有,那樣的「愛」或許真的很美好。但「愛」若是如此美好的「載體」,又如何能不沾染一點雜質?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愛裡充滿許多雜質,多到讓我們看不到愛,那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愛」,而是因為有太多的東西想要依附於「愛」。
小說「香水」,一群人為了純粹的香水而發狂。純粹的「愛」也會讓人發狂的吧?或許我們該理解到摻點雜質的「愛」才是真「愛」,才是最自然的「愛」,才能突顯「愛」的價值。當我們感受到欲望、寂寞、猜疑、期待、忌妒、擔憂,不用害怕,那代表「愛」就在附近。不用因為這些可怕的野獸而失去「愛」。
只是,我們該在這「愛」裡融入什麼呢?才能吃到鮮嫩的牛排和香甜的果汁。
- Aug 03 Fri 2012 04:26
責任界線
身而為人,也不只限於人類,包括許多的動物,都存在著領域概念。這是我的領域,那是你的領域,我圈出我的地盤,你也圈出你的地盤。關於地盤這件事情,人類似乎更複雜。不只是空間上的地盤,還有許多人際關係的地盤。
地盤這東西是可以有群組概念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很自然會各自形成一些小團體。團體的地盤是較為複雜的概念,如果再往內看,其實每個人的心裡也存在著許多地盤設定,像是分類或標籤一樣。某A可以進入並分享我生命領域裡方圓五尺之外的一切,某B可以進入並分享我生命領域裡方圓三尺之外的一切。當然,這是比較粗略的分類,細膩來看,根據事件內容和類別的不同,身邊每一個人能夠踏入的領域範圍都不太一樣。
認識的人多了,接觸的事情多了,所處的環境變化也多了,慢慢有一大堆的界線在自我的身邊。但這界線也不完全是一方掌控制定的規則,有時候就像爭地一樣,今天我把界線稍微推出去,隔天一看,彷彿又被對方推了回來。有時候也不見得就是那麼一種界線,而是各有各的界線標準,我覺得跟你的距離是一尺,你覺得跟我的距離有兩尺。
說到這裡,發現自己在談論的是關於人際關係之間的親疏遠近,以及每個人各自對不同對象所存在的各種心防。其實不是的,重點不是這個,那是什麼呢?突然忘了,居然被自己影響而離題了?
好的,想到了。
關於界線這東西,不僅僅只是人際關係之間的距離而已,有時候也包含責任的界線。怎麼說呢?也就是面對一件事情,我們究竟要牽涉多少呢?好比說某些政治人物講著「苦民所苦」,把自己的責任界線拉大了,除了顧好自己的事情,還要對人民負責。舉凡造橋鋪路,防範各種天災人禍等等。這是比較可以理解的責任,有法律依循的責任。
但是在人際相處裡,責任的界線分配是很曖昧的,並不會兩個人約法三章,說好這個你負責,那個我負責。多數情況下,A很自然就擔了這項責任,而B很自然就擔了另一項責任。但這些責任並不是像搬石頭那樣。不會很確定有一山的石頭堆在那,然後由A和B輪流來搬。
舉例來說,團體裡有時候總是有幾個人習慣性會跳出來負責召集大家,或者一到餐廳總是很熱心招呼大家入座,順便幫忙去添飯、拿飲料等等。總是會有這樣的情況,而這情況並不是說好的。神奇的就是,一旦一群人聚在一起,責任的界線總是會產生,也就會有人出來擔這樣的責任,當然也不見得同一個團體總是那幾個負責張羅,偶而也是會有一些輪動。但至少我們可以說,團體相處中,各種臨時的責任界線總是不斷在建立。
像這樣的責任,建立很容易,但要如何轉化與放下,卻是個重點。好比常常聽到的例子,在夫妻離異的家庭裡,某些孩子們會把父母不合的責任歸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不乖,所以父母要吵架,然後要離婚。又或者父母為了孩子而維繫一段痛苦的婚姻,孩子一樣覺得是自己綁住父母。這樣的責任並不像搬石頭,而是很自然地因為各種複雜的感情因素,造成人們自己選擇擔負了某些責任。只是,這個責任是否有擔下來的必要?人們有時候因為懼怕,總給自己一個藉口,只要擔下這個責任,只要隨意跳出來說自己是兇手,彷彿就能解決事情,就會有人站出來說你好勇敢,你對我真好。天真地以為,接下來就能解決一切了。現實情況當然不可能如此,反而需要把這種不適當的責任放下並消除。
有時候,這類的責任感也常常被人用來轉移自己的問題。有些人總愛指責別人,把很多的責任丟給別人,說著「你幹嘛老遲到?」而不是問自己「我怎麼無法接受他的遲到?」說著「你怎麼不把我當中心?」而不是問自己「我為何非要這樣要求他?」
很多的人際關係,都因為一方老愛擔責任,而另一方總擔不起責任。結果一方總是用指責和愧疚感攻擊另一方,要抓住另一方,另一方則老是覺得自己付出很多,扛很多責任,但對方還不滿意。
所以說,責任是有界線的,不該無限延伸。過度侵佔對方的責任界線,不但導致對方的無能,也不見得會讓對方特別感謝你,還可能因此索要更多。過度緊縮自己的責任界線,只是在逃避自我,永遠無法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樣的界線該如何拿捏呢?偶而想一想,是不是與哪一個人之間的界線早已失衡?面對失衡的界線,任何一方都有機會調整,只是在調整的過程中,另一方是否願意變動?或者仍舊死守著界線?可否變動界線,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能不斷修正並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 Jun 20 Wed 2012 05:30
情牽
有很長的時間,一直覺得理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學會理智,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遇到什麼事情就是滿滿的情緒,才不會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為了一時的爽快,卻造成之後的悔恨。於是乎,情感是原始的,有危險性的,必須仰賴更進步的理智加以控制。某種程度上來說,情感是個小孩,而理智才是體面可靠的大人。
然後也花了很長的時間,才了解到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荒謬的誤解。人是情感的動物,而且你能說哪一個人沒有情感、情緒呢?既然如此,情感、情緒感受,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應該要好好面對自己的情感,妥善處理自己的情感,當自我的情感被正視,尤其是被自己正視,情感得到理解,理智就自然湧現了。
情感就像水一樣,當然可以說洪水猛獸,但也可以大禹治水,灌溉農田。人的動力來自於情感而非理智,過多的理智只是想太多而已,並不會讓我們更勇敢。而情感就像川流不息,汩汩而出,一波接著一波,如果我們能順著浪頭,又有哪裡到不了呢?只是該如何順著浪頭?順著自己的浪頭,也順著別人的浪頭。懂得分辨哪些是瘋狗浪,哪些是真的可以追逐的浪。
把自己的情感處理好,就會更了解自己,就會產生自信。理解了別人的情感,就更懂得愛人,也更值得被愛。
- May 23 Wed 2012 05:25
永恆願
永恆,究竟是怎樣的狀態呢?如果連好幾億光年以前就存在的宇宙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個宇宙,那麼在人類有限的生命裡又談什麼永恆呢?
這應該不是我第一次自以為是地談論永恆?但我也忘了是不是曾經談過?或者曾經想要談過,但沒有真正談過?也許是年歲慢慢累積,開始有許多關於生離死別的感受和記憶。曾經充滿絕望和悲觀,原來這世界沒有永恆這件事情,人終究是孤單的,因為盡一切努力想要留下和追尋的,都不可能永遠陪著我們。有形的,無形的,都是如此,只是生命歷程裡的某一段陪伴。
先是悲傷,但慢慢開始懂了,或許套一句才剛過去的母親節的應景句子:「子欲養而親不待」。不只是對父母如此,幾乎可以套用一切人事物。假使這一切終究會成為過去,那麼我們就更應該在此刻好好珍惜,在我們擁有的時候把握住每一次的交流。
我們無法避免各種無常,卻能夠掌握每一個當下,在這個當下,我如何傳遞對別人的愛和關心,又如何接受別人的愛和關心。就因為離別,以及緣份種種讓很多事情無法繼續,才突然理解到每一個當下都是一個無限龐大的永恆,可以讓我們付出很多努力,事過境遷之後,更能因為這些努力而有更多的力量可以放下並祝福,也透過每一次不可避免的離別,我們發願,讓這些願成就往後每一個當下的真心相對。
- Apr 17 Tue 2012 04:04
我孤單故我愛
人都是孤獨的。但又為何說人是群體的動物呢?
記得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內容是在討論「不開心」這件事情。大概的意思是說,我們當然都想要開心,但「不開心」這件事卻很重要,它就像是人體的預警系統,可以帶我們逃離某些危險的處境。
同樣的,沒有人喜歡孤獨。那麼,「孤獨」會不會也跟「不開心」一樣具有特殊的意義?有一句歌詞是這樣說的:「我一個人不孤單,想一個人才孤單。」當我們企圖接近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時候,是不是才真的感受到孤單?反而在一個人的時候,卻不會覺得孤單?於是,當人們嘗試接近彼此的時候,孤單的感受就出現了。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孤單才嘗試接近彼此。這就像雞和蛋的問題一樣,沒人能說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如果孤單不是斬釘截鐵的句號,而是象徵起始的上引號,是不是就好多了?失敗為成功之母。假使,孤單就像失敗所處的地位一樣,雖然讓人害怕、討厭,但卻可能引導出類似於「成功」這樣的果實,是不是就有趣多了?
當我們品味到孤單,覺得寂寞覺得冷的時候,是不是正暗示著我們在接近某種美好的東西?當我們試著在這個宇宙裡尋找某些身影的時候,孤單的感覺來襲,或許不是真的孤單。好比一個人買了一雙新鞋,試穿的時候覺得這鞋子真棒,很特別,款式很少見。可是從買來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發現滿街都是穿著同一雙鞋子的人。因為買了這雙鞋,才發現有那麼多人都穿同一雙鞋。
關於孤單這件事情,會不會有類似的感受?當我們開始試圖與他人進行情感和心的聯繫時,才開始感受到孤單,才發現孤單隨時都有。
我們可以不孤單的。只是,如果我們不再感到孤單,那在我們的心裡還能保有一份溝通的企圖嗎?如果孤單不只是感受,而是一個指標呢?當我感到孤單,不就代表著我正努力與他人交流?
所以,讓我們一起孤單吧!
- Mar 18 Sun 2012 20:44
再見,總有一天
一早,在K的熱情邀約之下,參加了一個活動。邀約的時候,笑著對K說,我這不就變成電燈泡了嗎?而在活動之前,K也想著是否可以約個誰誰誰,讓氣氛熱鬧點,或者避免可能的尷尬。我想我們彼此都有某個隱約的擔憂,而那樣的擔憂確實也發生了,即便發生的時候是如此幽微、隱匿,但我仍舊覺得不自在。
率直的K聽到這話,一定會數落我一番,但也因為是K,我可以如此率直反應。就算預想到這樣的情況,我仍舊接受邀請,因為我感受到K的關心,也很清楚接受到餐桌上的那一句問話:「最近好嗎?」而我也要很認真回答,「我真的很好。」
我們都期望人與人的聯繫是一條連綿的線,才能有歷史,有歡笑,串起一連串的迴響和唏噓。我懂得。長遠來看這是一條連綿的線,細看之後,卻是許多片段組成。就像海報墨點,近看是各自獨立的點,遠看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每個人當下的精力有限,而我知道K是如何忙於工作,然後在工作之餘,又盡可能抽出時間經營感情。在這樣高附載的情況下,卻又如此努力撥出一點時間來表達關心。
我收到了。我真的收到了。有這份心意就值得我記一輩子。至於現在,我很清楚,也知道,還有另外一些人可以給我更多的愛與關懷,這並不是說K給我的東西好少,有跟沒有一樣。不是的,只是這次宴會已經到了尾聲,是到散場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互道珍重,然後在下一個我們都準備好的時候重逢,如此而已。
所以,我必須趕赴另一場宴會,是時候了,與另一些人在上一次的散場之後又將重逢,而我們都準備好,有充足的能量相互關心。生命走到一個點上,打怪、升級、獲得寶物,也學會許多招式和法術。現在的我有充足的能量往前走一段長路,有一些人正給予我充沛的關心,我必須回應那些關心,也很慶幸自己能沐浴在那樣的關心之下。
所以,只是暫時的散場,當時間為彼此累積更多的關心和思念,我們可以接續這條線。不是嗎?套一句電影的台詞,再見,總有一天。
歌名:再見了 謝謝你
歌手:夏川里美
不要哭 因為今天是 重要的日子
要好好的注視 直到心裡的聲音消失為止
不過啊 已經 不論何時都能相見
高興的時刻 寂寞的時刻
在內心深處相信著 只要有著這樣的希望
融化在這風中 乘著那歌聲 一留神就包圍著你
一聞到熟悉的味道 像往常一般笑著
現在 請看著 向著天空 安詳地展開翅膀的背影
右邊的羽翼上 寫著再見 左邊的羽翼上 寫著謝謝
每次與你邂逅 就分一分你的溫柔
每次和你分離 就得一分你的堅強
不過啊 你總是保持你的樣子
不管在出行的早晨 或者是躑躅的夜晚
像昔日那樣 在我當中睡吧
融化在這風中 乘著那歌聲 一留神就守護著你
在春天的雨中 在夏天的河裡 在秋天的落葉下 在冬天的窗邊
現在 請看著 向著天空 安詳地展開翅膀的背影
右邊的羽翼上 寫著再見 左邊的羽翼上 寫著謝謝
右邊的羽翼上 寫著再見 左邊的羽翼上 寫著謝謝
- Dec 27 Tue 2011 05:25
卡夫卡式的焦慮
原以為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答題,可以有各種可能,能用各種形式書寫各種答案。可是每一次信心滿滿交出試卷,回來的結果總是慘不忍睹,於是慢慢理解到某些潛規則,人們不曾訴說,卻一直存在的慣性。問答題不只是單純的問答題,雖然可以自由發揮,但答案仍然只有一種,或是幾種選擇。原來,沒有辦法以自己認為的方式作答,原來這不是真正的肯德基,喔不,原來背後是有「眉角」的。
面對這隱而不宣的秘密,大家私底下窸窸窣窣,各懷鬼胎,默默共享著這樣的秘密,一個隱藏在每個人心裡,卻沒有空開討論的,秘密。
彷彿是這樣的情景:考官出了一道題目,知道的人就到考官的耳邊作答。不論答對答錯,都不能直接說出答案,也不能與任何人交談。於是,就看著越來越多人答對題目,這些答對的人們相互傳遞眼神,欣喜於自己順利闖過關卡,彼此擁抱打氣,眼神示意恭喜對方。
仍然找不到答案的人們,摸不著頭緒,繼續無助地各自孤立,沒有交談,無法合作。看著找到答案的人越來越多,還沒找出答案的人越來越少,孤單與焦急漸漸重壓之下,詛咒這荒唐的考官,這荒唐的沉默,這天堂與地獄的荒謬對立。沒有找到正確解答的人們持續焦躁著,就為了這不知從何而來的問題,為著莫名其妙的考題,人們痛苦、孤單地掙扎著。
這情景是如此荒謬!更荒謬的是,沒有人站出來抗議。而這一切都比不上正如此質疑卻仍沒有任何動作的我。
- Nov 07 Mon 2011 06:34
無緣的美麗牌衛生紙
一早九點多,在開往南港的捷運車廂上,忘了是在哪一站,一位乘客走進車廂,一直唱著歌。沉迷於小說的我並沒有抬頭,雖然這樣的事情不常見,但在台北捷運裡,也曾遇過幾次這類的乘客,邊聽著隨身聽,邊唱著歌,完全不在意旁人眼光。還曾在夜晚的文湖線車廂內,看著一位年輕女生,聽著隨身聽,把車門玻璃當成鏡子,伴著旋律舞動肢體。
所以,我仍舊沉溺於小說,不以為異。但是當該男唱起進入車廂後的第二首歌時,因為歌詞很熟,但又一時想不起歌名,強迫症如我,非要挖出腦中的歌名,加上這男的歌聲聽起來好悲傷,最終還是被拉出小說的世界。
抬頭一看,該男哭得西哩嘩啦,眼睛和鼻子都紅腫了,嘴裡正唱著梁靜茹的「情歌」,而那悲傷的表情,比起音樂MV裡的那位男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怎麼會那麼傷心咧?在心裡猶豫了一會,想著要不要遞給他一小包衛生紙,不過我終究是什麼都沒做就下車了。
想紀錄這一件生活上的小插曲,原因也說不上來。就好像看著一部電影或一本小說或一首歌,突然就為之動容,感動萬分。感動的點是什麼?我也不知道。至於為什麼想遞給他衛生紙。因為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而我想要在他記憶裡留下一包美麗的衛生紙。
情歌
詞:陳沒 曲:伍冠諺
時光是琥珀 淚一滴滴被反鎖
情書再不朽 也磨成沙漏
青春的上游 白雲飛走蒼狗與海鷗
閃過的念頭 潺潺的溜走
命運好幽默 讓愛的人都沈默
一整個宇宙 換一顆紅豆
回憶如困獸 寂寞太久而漸漸溫柔
放開了拳頭 反而更自由
慢動作 繾綣膠捲 重播默片 定格一瞬間
我們在告別的演唱會 說好不再見
你寫給我 我的第一首歌
你和我 十指緊扣 默寫前奏
可是那然後呢
還好我有 我這一首情歌
輕輕的 輕輕哼著 哭著笑著
我的 天長地久
長鏡頭 越拉越遠 越來越遠 事隔好幾年
我們在 懷念的演唱會 禮貌的吻別
陪我唱歌 清唱你的情歌
捨不得 短短副歌 心還熱著
也該告一段落
還好我有 我下一首情歌
生命宛如 靜靜的 相擁的河
永遠 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