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Photos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宜蘭,羅東運動公園

  拍照於我,是怎樣的存在呢?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說過,但相機於我,就像是第三隻眼。由於喜好透過影像紀錄,開始拿起相機。也從只是按快門,慢慢理解相機的原理,也了解到相機與人眼是如此不同。

  人眼看到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動態的,都是每一秒不停交疊在視網膜上,反覆更替所形成的畫面,是最原始、最自然的HDR技術啊!再加上主觀感受,以及視覺暫留,對於影像的理解更是無法言傳。也因為如此,很多人看到什麼,就用自己眼睛看待事物的方式拍照,卻不是用相機的方式去拍照。人眼看得到的,相機不見得可以拍下。而我覺得,拍照最大的訣竅,就是如何用相機的「世界觀」拍照,如何在拿起鏡頭之前就可以先想像鏡頭能拍出怎樣的相片。但也有很多人眼看不到的,可以透過相機捕捉。

  於是乎,透過鏡頭,讓我多了一個看待世界的眼光。那就好像小時候在課本上看到的一張圖,那是蒼蠅眼中看到的世界,很不可思議。透過相機,顛覆自己對於整個空間、色彩的理解,透過相機,一層層拆解這個世界。

  透過攝影,讓我知道,世界不只是我看到的那樣。

  好久沒拍照,一趟宜蘭之旅,僅僅是用一台300畫素的手機內建相機拍照,很多細節都不見了。習慣單眼相機的畫質,要如何接受每一張都糊掉的照片?!但重點並不只是相片,而是拍照過程中與整個環境的對話。有時候,把一個畫面仔細捕捉之後,心裡彷彿也好好整理了一番。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接觸攝影,應該可以追溯到大學社團的時候,那時候拍照還是用底片機,剛好社團公用的相機壞掉,表哥Canon的單眼相機很久沒有用,我就借來幫社團拍攝活動照片。

  其實也搞不懂怎麼用單眼相機,所以我一律使用自動模式,把單眼相機當傻瓜相機使用,不過很享受對焦的滴滴聲,還有快門簾開闔的聲音。從小就不太愛拍照,因為我一向就是一個對鏡頭不太友善的人,沒辦法用一種很陽光美妙的表情對著鏡頭,但我卻很享受用鏡頭去觀察、捕捉周遭的一切。

  後來數位相機開始盛行,自己也買了一台消費機,但是攝影對我來說仍屬於記錄生活的工具。說實在的,即使現在懂得光圈先決、快門先決、曝光值、景深、定焦、變焦、色溫、白平衡等等名詞,但攝影對我來說仍是一種記錄。也因為如此,即使常常借朋友的單眼相機把玩,用起來也很快上手,但我仍舊沒買單眼相機。

  因為攝影對我來說就是記錄,是捕捉,是瞬間,是流動的。不斷追求更好更細緻的畫面,確實也相當誘人,但那樣的方式總是著重在框框裡的世界。怎麼在框框裡面安排人物、景物的位置,光線的角度等等,但我更在意的是被拍攝對象所牽引的整個空間,或者是被拍攝對象稍縱即逝的一個短暫的畫面。

  相比之下,單眼相機太笨重了,沒有辦法讓我隨時拿在手上說拍就拍。所以我暫時沒辦法放棄手上的類單眼小相機(相比單眼相機,確實是小相機),即使在很多時候受限於光線不足而無法拍攝的時候,會羨慕單眼相機的威力,仍然無法促使我買一台單眼相機。

  我沒打算認真經營那一個框框,我只是不斷走動,觀察,按下快門,沒辦法好好站在那裡推敲,琢磨,只為了框框裡一點點的不一樣。

  常常被人家說,你的照片裡很少自己的照片。但是對我來說每一張自己拍攝的照片都是一個線頭,我可以從這個線頭拉起一整個立體的空間。照片裡的朋友正看著某處,那是框框外的世界,那個向框外無限延伸的世界是我才看得到的世界。每一張照片就是一張空間記憶的字卡,憑著這張字卡,我就可以回到當時的氛圍,以及當時我拍攝所處的位置,還原框框外的世界。

  我用照片記錄,記錄的不是身體與這個世界同時存在的證據,而是我與環境互動留下的痕跡,是屬於我自己的小祕密。我公然讓所有人欣賞我的照片,但別人終究只看到照片,卻看不到框框外屬於我獨自享有的秘密。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今天會是個好天氣,而我卻在考試,錯過了可能去哪裡玩的機會。也因為是好天氣,才發現台大也是很漂亮的,不只有椰林大道而已。



傅鐘與小女孩

  這麼好的天氣,讓我在公館捷運站的月台長椅上交戰了十幾分鐘,想著有沒有住在台北,喜歡拍照,這種時間願意一約就出來的朋友。先打給了E,並不是機會大,甚至覺得她會懶得出門,但至少可以跟她靠北一下找不到人的窘境,沒想到卻沒開機。

  還有其他機會嗎?沒有一聲,沒有兩聲,沒有三聲,好,回家。

  我在想,喜歡拍照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稱得上是植物人了。為了一個景,可以待在一個地方都不移動。只要看到陽光,各種角度、亮度的陽光,都會很起勁,某種程度看來也是一種光合作用了。




普通大樓對面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有人在海邊,我也很快找到通往海邊的小路。

  很多人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拍照,但我卻偏愛路人臨演,喜歡他們的無意進入,還有我的悄悄介入。
  



  看到他們的姿態,我就知道這是我要的了。雖然中午的大太陽底下,看不太清楚LCD裡的構圖,但我還是憑感覺拍了幾張。

  大海與岩石正在訴說著一個從千萬年前延續到此刻的故事,而人們只是聆聽,震慑於史詩劇情般的雄偉浩大,偶而沉思或者低頭私語。

  大自然總是說著一則又一則的故事。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侯孝賢的電影總是喜歡先設計好一幅美麗的背景畫,再把人物放到裡面活動。前幾天跟著朋友出去玩,幾張我自己覺得不錯的照片都頗有仿效侯導的意味。



圖一

  原本我是要拍「圖一」的大樹,想要拍出大樹的雄偉氣勢。但是我一直退到蹲靠著牆,把相機貼在地面往上拍,還是沒辦法拍出壯闊的感覺,於是我決定把靠在欄杆的友人放進來。



圖二

  透過LCD的畫面,相機又貼著地面,看不清楚友人當時的表情和姿勢,我只是努力在調整我想要的畫框,裡面要有棵大樹、有人、有光線篩落,就照下「圖二」的照片,等放到電腦上看,才發現頗有意境。



圖三

  「圖三」也是類似的情況。我想要拍整個旋轉木馬的輪廓,於是不斷站前站後調整畫框的範圍,但是單純拍攝機器又少了點什麼,於是等著友人跨上木馬後按下快門。沒想到友人正好低頭查看什麼,畫面感覺還不錯。

  雖然都是在自以為,構圖可能有些缺失,但我好像能感受到侯導反覆不斷調整構圖,把人物放進去這一連串過程的樂趣。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身戲,只要讓人在畫框裡自在活動,就能捕捉到一點微妙的東西。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