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一位朋友R拍婚紗的動態,於是在MSN丟了R訊息,詢問他什麼時候要辦喜酒?結果他說有要辦喜酒,但不會請太多人,語氣相當委婉保留,言下之意自然沒有要請我,場面頓時尷尬了,對話也就進行不下去,還好只是MSN,對話臨時中斷很平常......。
最近在臉書上查看一位朋友C的動態,才知道他的狀態是已結婚的狀態。因為C的臉書動態從來不會主動顯示在臉書首頁,因此很少注意到C的狀態,也覺得C很少使用臉書,沒想到一時興起點進去,就發現他結婚了。心裡有一絲淡淡的感傷,覺得自己在心裡上還頗喜歡這位朋友,卻只能如此間接得知C的消息。但說實話,已經持續很多年,生活上幾乎沒有任何交集,間接知道C結婚,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別總是說別人如何如何,反過來看自己,也曾收到某人的喜帖,卻覺得也沒聯絡,去喝喜酒有什麼意思,頂多就是托人代送禮金,後來甚至有些婚禮連禮金都懶得托人代送。記得多年前,考上研究所的時候,我默默地沒有跟任何人提起,只有系上幾個同學因為也有考試,查了榜單看到,然後慢慢傳開來。那時候,一位好朋友G跟我說,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這個消息,而不是由我親口告知,有一種不被當朋友的感覺。
以前會感嘆人情冷暖,但現在卻是感嘆人的渺小與侷限。我們就只有固定的精力和有限的時間,如何能照顧到每一層關係。人因為交集和緣份而成為朋友,卻也因為交集和緣份不在,而漸漸陌生。不得不感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薄弱。
因為階段性的使命,讓彼此聚集在一起,卻也為了進入下一個階段,只好分道揚鑣,好像求學時期的入學與畢業一樣。面對這樣的人來人往,該準備什麼樣的心情呢?
持續糾結於緣份的來去,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追求完滿。對於每一份關係,都期望能有完整與豐滿的感受,當發現到凋零與消逝,就開始感時傷懷。但人生怎麼會是追求完滿呢?就以人本身來說,生命會慢慢消逝的,終點就是揮揮手,與這個世界道別,哪來的完滿呢?有的話,頂多就是一句「值了,夠本了,可以走了。」
所以生命不在追求完滿,那是追求「沒有遺憾」?你會說,怎麼會沒有遺憾?當你感嘆跟某個人的感情變淡,那不就很遺憾了嗎?似乎是如此,那人生追求的也不是「沒有遺憾」,那是要追求什麼呢?或許是一份坦然的理解。為什麼?因為發現很多的不得已,很多的莫可奈何。並不是要從此消極,覺得無能為力,而是在其中發現了每一個人的侷限,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
生命最大的挑戰是理解,最大的希望也是理解。理解了就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必然的話就太過宿命,偶然的話又太逃避。理解了就是一種泰然,看了一場電影一般,裡面滿是人性,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活著,也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生活下去的法則,無所謂誰好誰壞。
- Jun 26 Wed 2013 09:28
不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