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4年的一部史詩巨作。有關這一部電影的話題都圍繞在亞歷山大是否為雙性戀的爭議上,加上故事冗長,當時並沒有特別的印象。因緣巧合之下,決定重看這部電影。觀看之前,先看了許多人的評論,稍微預習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等到觀看的時候,終於能理解亞歷山大的自我掙扎。



  影片藉由當時隨同亞歷山大一同遠征的托勒密之口,開始交代起這位偉大人物的生平。從小時候開始,亞歷山大就一直夾在父親和母親的爭執當中,父母兩人分別代表著族群裡兩種不同的聲音。

  母親不斷告訴他,說他就像那些希臘神話裡的偉大人物一樣,必須忍受寂寞和痛苦,甚至於傷害別人,才能換來光榮。因為他是宙斯的兒子,這一切都是必然的宿命。然而,在父親的身上,他又看到身為一個凡人的軟弱。即使偉大如一國之君也是如此,內心同樣充滿恐懼。在雙親身上所體驗到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衝擊著他的心靈,讓他決定要抵抗母親的殘酷,並拒絕成為他父親那樣軟弱的人。

  母親不斷告訴著亞歷山大,說這個世界有多可怕,人就像手中的蛇一樣,即使豢養四十年,也可能突然咬你一口。與其被人咬一口,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母親為了鞏固亞歷山大的地位,派人殺死父親,亞歷山大就像掉入古希臘神話的宿命裡,殺死生父成為一種原罪,一切就如母親所預言的。希臘神話裡的殘酷行為,以及母親可怕的預言,反覆出現在亞歷山大的耳際。不論走得多遠,這些可怕的預言總是出現在他的睡夢中。

  擔心自己成為宿命的奴隸,亞歷山大想要征服一切,超越他的父親,逃避母親的言語,期望能夠征服恐懼。就好像他馴服的坐騎一樣,神話故事和母親的預言就像影子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唯一的辦法只有迎向太陽奔跑,把恐懼的影子甩在身後。亞歷山大不斷朝向太陽(東方)奔跑,與其說是在征服世界,不如說是在逃離自己的恐懼。

  也許就如托勒密在片尾所說的:「他一生都在為了擺脫恐懼而奮鬥。因為這樣,只是因為這樣,他得到了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vingsoar 的頭像
    divingsoar

    漫漫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