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與人之間需不需要互相了解?「了解」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你了解別人嗎?你了解自己嗎?當我們這樣提問的時候,句子裡的「了解」有著科學辯證的況味,暗示著我們要透過「了解」來解析我們試圖了解的對象。努力分析之後,我們會不會就像達文西一樣?當他解剖完人體之後,發出疑問,說他找不到靈魂這東西。也就是說,當我們沉溺在「了解」的邏輯陷阱裡,會發現自己忽略了某些更本質的東西。

  我們很努力要去了解對方,能夠真的完全了解嗎?如果不行,為什麼要那麼認真了解?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的了解只是一個自我投射的幌子,替對方設下一個框框,自認為對方就是這樣一個人,終究是帶著偏見看待對方。與其說是了解對方,很多時候我們更在意的是別人對我們的了解。你會說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對方都不了解你的用心良苦。或說你其實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對方無法理解。

  對於「了解」這件事情,因為帶著科學辯證與經驗主義的色彩,越來越工具化,變成每個人替自己找藉口的最好說詞,只要說「他為什麼都不能了解我的苦心」,就可以站穩立場,強調自己的正當性。也變成理解別人最輕鬆的方法,只要說「我認識他那麼久,他就是這樣的人」,就可以把一切責任推卸給對方。

  漸漸的,我開始不在乎「了解」這件事情。不想要自以為是地去了解對方,也不在意對方是否了解我。並不是說我什麼都不想懂,而是因為「了解」就像是一種科學,科學都會有例外,尤其是套用在人的身上,例外就是一種常態。況且,了解對方又如何?對方了解你又如何?難道只要「了解」就夠了嗎?一旦了解,就好像考上大學一樣,接下來就可以大玩特玩,隨隨便便了嗎?

  「了解」是一件很危險的東西,總是被濫用。每個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說自己很了解對方,用「了解」像對方處以私刑,也可以隨隨便便說別人都不用心了解我們,用「了解」把自己的情緒遷怒到對方身上。

  我只知道:你不了解,我也不了解。你不了解,所以不會苛求你該怎麼對我;我不了解,所以不會隨意評價你該怎麼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vingsoar 的頭像
    divingsoar

    漫漫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