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無父母誰無屁股,誰又沒有情緒呢?套句電影《挪威的森林》的台詞,「千萬不要可憐你自己。」在人生的很多路途上(葉教授都愛這種開頭句),我們常常覺得委屈,覺得別人都不懂我、誤解我。說實在的,別人憑什麼要懂你?再套一句偶像劇《求婚事務所》的台詞,「人又不是生來要讓人懂的」。
為什麼要這麼自我中心?覺得別人都應該理解你?我覺得這是孩童時代的求生法則,小孩子只要哭,只要鬧脾氣,表現委屈,大人們就會過來協助。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童來說,自我中心是有必要的,情緒發洩是一種手段,是讓別人協助的一個訊號,我們都曾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人們協助我們長大。只是當我們成長到一定的年齡之後,就不該繼續如此下去。如何揮別這樣拙劣的求生手段?這是我們青春期就開始的問題。
從青春期開始,我們就有種莫名的衝突感,自己應該要成熟長大,內在卻有股很火熱很暴躁的能量一直在衝撞自己,那是孩童時代養成的求生技巧,企圖利用最原始的求生反射動作來博取協助和認同。
人總有一天要長大,我們不能一直依靠這樣的手段來博取認同,所以,我們要把這種過時的求生反射動作遺忘。在商業管理有這樣的說法,一個偉大的企業常常都輸在過去的成功。因為過去太成功,於是一直依賴這個經驗,即使過時了也無法放棄過去的思維。
想要戰勝情緒,可能有點難,但至少我們不能只有情緒而已。讓我再強調一次,我們不能只有情緒而已。情緒提供我們一個動能,可以在一瞬間有想要去做什麼的爆發力,但是,只有情緒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並不是要戰勝情緒,而是要讓情緒搞清楚誰才是老大。情緒可以跳出來,不過是不是真的要放出去是要我決定的,要把情緒管理好,讓情緒像警犬一樣,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衝出去亂咬人。
千萬不能害怕情緒。有了這樣的態度,情緒來了該怎麼辦?當下的深呼吸可以讓自己立即緩和心情,接著跟引起情緒的對象(環境或某個人)保持一定距離,不要急著回應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處理自己的情緒,就讓情緒在那邊使性子,看著自己的情緒百轉千迴,如果真的受不了,可以寫下來,或者找個安全的對象哭訴一下,把情緒立即回饋到引發情緒的對象上是很危險的。因為很多時候引爆情緒的對象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的主因很可能是別的,或者是自己太自我,太沒有想像力。沒有辦法想像別人,不能理解別人也有他的難處等等。
簡單說,在還沒有把情緒訓練好之前,不要隨便放情緒出來亂咬人。至於要怎麼訓練?試著自己去理解引發情緒的根源,或者請朋友幫忙分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理解,會透過情緒了解到自己的脆弱。很多情緒其實都反映出一個人的脆弱。每個人都有弱點,要讓別人無法利用你的弱點欺負你,並不是藏起弱點,或天真以為可以修復弱點,或別人一戳你的弱點就跳起來反擊。而是徹底接受自己的弱點,甚至可以開自己弱點的玩笑。一旦坦然面對之後,雖然那地方一樣很弱,但權重不同了,你沒有那麼在意那個點,於是加權計分之後,即使這個點被攻擊,對你個人整體來說損失不大啊!最後,原本的弱點還是很弱,但那已經不是你的弱點了。
透過情緒,我們其實可以學到很多,也是認清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那些老是過度宣洩情緒,說別人不懂自己的人,往往最不了解自己,一直騙自己,一直戴著假面具過日子,一直無法好好治療真正的自我。
只有放下,也就是釋懷,真正打從心裡不再過度看待那個點,才真的可以得到自由,不被那個點束縛著。老話一句,。「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每一件事情都是要經過四個關卡的。我覺得沒有人可以說放下就放下,但我們可以累積經驗,讓這四個步驟像廣告台詞一樣,「快又有效」。
- Jan 23 Sun 2011 19:14
與Eudora的對答錄 之 如何戰勝情緒 之 偽張老師時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