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藝謀和陳凱歌兩位導演的電影裡總是有許多傳統中國的元素:豔麗、宏偉的構圖,帶有中國鄉土方言的台詞設計......,滿滿都是神祕東方的色彩和基調。相比之下,馮小剛的作品沒有那麼博大精深,也不賣弄太多的中國風情,但是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中國卻在馮小剛的鏡頭底下活靈活現起來。





  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情風俗習慣還趕不上商品流通的速度,表面上一片欣欣向榮,檯面下確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磨合、心酸。
  2001年的《大腕》,誇大呈現出商品廣告的氾濫。廣告的基本調性就是無處不在、誇大、無邏輯、拼貼、曝光率,而整部電影就是以這樣的原則,設計成一齣鬧劇,幽默地展現著現代商業廣告的荒謬。有一些怪誕,卻又莫名的寫實。
  2003年的《手機》嚴然是一部簡略的中國通訊生活史:從幾十年前的一村一架電話,到現代的人人一支手機。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一開始帶來的確實是便利,但是久而久之卻變成一道枷鎖,彷彿身上裝著竊聽器。手機可以打斷一場熱烈進行的會議,可以放大人際相處的焦慮。一通電話隨時可以打斷一個人手邊的事情或談話,生活因此變得斷裂、破碎且急躁,只因為一支手機。
  2004年的《天下無賊》是中國武俠小說的現代化版本,把商業文化裡的人才、職能訓練和獵人頭等等文化套用到武俠小說的框架裡,建構出一個極富詩意的舞台。傳統武俠小說裡的鑣銀變成一包紙錢,土匪大盜變成現代的扒手。雖然爭奪的只是一筆小錢,卻也對照出現代商業市場裡相互爭奪利潤的景況。另外,之所以會有那麼一大包紙錢,也正是因為這位所有人不願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得要支付匯兌的手續費,因此決定自己帶著,也突顯出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化的衝突。

  馮小剛的電影不全然是這樣的風格,但是若想感受現代和傳統中國的交鋒與交融,馮小剛的電影會是一種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vingsoar 的頭像
    divingsoar

    漫漫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