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看了孫窮理的部落格,『作為資訊與民主逆流的「智慧財產權」實踐』和『「鄉民」的逆轉勝?—徘徊智財權十字路口的文化工業』這兩篇最新發表的文章非常精彩。看到這種批判、挑戰甚至於衝撞既得利益者的言論,雖然不至於跟著一起搖旗吶喊,純粹在一旁觀看也覺得熱血沸騰。
  前面一篇文章談論的是美國如何創立「文化工業」,並利用智慧財產權來保障自身的利益,簡而言之就是自己設計一套遊戲規則來維護自身利益,並強迫其他人接受。後面一篇文章談論到眾多「鄉民」們如何透過網路的流通性對抗主流,而裡面舉的例子則是mp3的流通與唱片公司的動作。

  以唱片市場來說,很多藝人都會站出來說現在的唱片市場有多差,以前一片歌手的銷售量都比現在排行榜第一名的歌手多。他們只想到現在不如以前,卻沒想過是以前的榮景太誇張。就像網路泡沫化一樣,過度哄抬價錢,養大那些唱片業者的胃口,但市場的真正價值最終還是會自動向下修正的。那些歌手們說錢歹賺,但我看到的是KTV裡一樣人潮洶湧,只要消費者點唱一首歌,就有一定比例的收入進到歌手和創作者的口袋。我覺得唱片業賺的應該是像這樣如同「稅收(抽成)」的附加價值,而不是像警察一樣到處抓犯規來賺「罰款」這樣的「保護費」。

  就拿之前那首「老鼠愛大米」來說,我猜想,到現在也沒幾個人真的知道是誰唱的,但是曾有一陣子,這首歌在KTV榜上有名。也就是說一個創作者很可能不需要出唱片,只要想辦法讓很多人聽到這首歌,並愛上這首歌,就可以靠KTV點播、錄製來電達鈴等等方法來獲得報酬。

  以前,網路上的一切都是從實體世界移植而來,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東西是從網路一路延燒到實體世界。以網路作家來說,雖然很多作者覺得網路文學太過膚淺,但是當這塊領域漸漸成熟之後,也不乏有一些不錯的內容。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女王、九把刀(部落格小說)、街頭摩人史丹利酪梨壽司六先生楚狂人等人的部落格都是我隨時會去瀏覽新文章的地方,而他們也都是從部落格文章開始寫起,最後應出版社之邀而出書的網路知名部落客。

  除此之外,某些網路社群力量也正在改變大眾聚焦的習慣。例如BillyPan在選後舉辦一場選後「療傷系網聚」,讓鄉民們自由透過網路報名,沒想到不只是吸引大批網友前來,甚至連一些檯面上的人物都應邀前來參與活動,也有新聞記者聞訊而來拍攝活動。

  除了相同嗜好的鄉民們相互串聯之外,知名部落各凱洛在之前舉辦的「Punch Party」已經是第三次舉辦,請來的部落客各有專精,每個人憑著自己的專業,自由談論喜愛的主題,是一場輕鬆的知識饗宴,讓網路鄉民之間的交流更和諧多彩。

  網路世界的力量越來越大,不只是傳播媒體,連我們使用的電腦及電子產品也開始出現變化。我們對於網路服務的需求已經漸漸超過對電腦軟體的需求。人們要的是服務而不是商品,因為服務可以選擇,商品卻受限於提供者個人想法的貧乏。我使用FireFox而不用IE,這樣我可以從幾百種免費的Add-Ons挑選我要的功能,我瀏覽網頁的方式由我決定。我使用Ubuntu而不是Windows,有幾百種免費軟體可以供我使用,連接FTP不一定要用CuteFTP,觀看DVD也不見得只有PowerDVD、Windows Media Player。除了Microsoft Office的檔案格式不完全流通而被綁住之外,其實我根本不需要使用Windows。

  網路的價值在於阻止了獨大的機會,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微軟的作業系統帝國,靠著資本累積而成為怪獸。網路企圖打破壟斷的怪獸,但也遭人質疑當資本分散之後,還有沒有辦法創造出輝煌偉大的成果?如同唱片業者所說,運用高級設備錄製而成的精美產品被鄉民們用簡易設備完成的作品替代,會不會是劣幣驅除良幣的惡夢?但如果只有主流唱片業者,製作唱片的門檻提高,會埋沒很多有潛力的音樂。網路並沒有要打倒現在的產業,而只是鄉民們希望透過網路取得主導權,進而反過頭去操縱資本機器。「工業」應該存在,但不該是主導者,而是為眾人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vingsoar 的頭像
    divingsoar

    漫漫

    divingso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