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覺得有趣,就花了一段時間看完《天空,約定的城邦。》這個部落格裡最近有關「胖子」的系列文章。看著看著,突然想到「立場」這個字眼。其實作者的想法很明確,接受就接受,不接受也沒關係。
卻有個讀者無法接受作者的說法,開始持續回應本文,結果作者為了這位讀者,不斷寫新的文章統一回應這位讀者的留言。這位讀者雖然勤奮不懈地與作者辯論,卻沒有帶來什麼新的論點,只是反覆堅持自己的主張,這樣的情況讓我覺得很熟悉。
大多數的情況下,當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很自然會有主觀立場,當立場過度強大,而且立場強大的原因並非廣納各類觀點,而是反覆咀嚼自己的想法而形成時,很容易被我們自己當成是「普遍現象」。於是我們可能會自以為大家都這樣,卻沒有想到這是因為自己只注意到自己相信的,當然就以為大家都這樣,忽視了其他一大塊不同的想法。
立場到底好不好?九把刀曾經引用過一句話:「我曾經看過五月天的阿信,有接受過雜誌的採訪,他說的不錯,在看足球賽的時候,我們心中都沒有支持的隊伍的話,看起來都會覺得很無聊,不管它踢得多精彩,也就是說看球賽的時候,即使你兩邊都不認識,你也要跟朋友說好是要支持那一隊,接下來球賽才會精彩起來。」
立場就像是做實驗的前置條件,或者是行動前的計劃方案,這些前置條件和計畫方案不見得正確,但是其重要性在於給定一個起始方向,我們才不會像無頭蒼蠅亂竄,中途不斷修正更是有其必要的。但是多數情況下,我們總是熱衷於抓住一個立場向前衝刺的喜悅,而忽視這樣的衝力可能會引領我們越過邊界。也就是說,多數人總是一頭熱地活在自我建築的部份真實裡,守著某些原則不放。
就像多數中國人總是守著大中國主義,覺得他們有必要把幼年離家出走的台灣帶回故鄉,但是台灣早已在外打拼出成果,也已經成家立業。偶而回故鄉祭祖是應該的,故鄉的親族如果有難也可以伸出援手,但都已經在外地落葉歸根,組成另一個分支的家庭,有必要為了「一家人同住一個屋簷下」這樣的觀念而放棄外地的置產嗎?
立場是衝勁的來源,但如果衝過了頭,不是應該微調自己的立場(方向),回到軌道上嗎?
- Jul 16 Wed 2008 07:54
立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